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随风潜入夜作者是哪个

   日期:2024-11-28     来源:www.nuecuan.com    浏览:620    
文章简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者是杜甫,诗名是《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者是杜甫,诗名是《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随风潜入夜作者是哪个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不同,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叫做“老杜”。

杜甫少年年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将来,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能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与“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很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叫做“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随风潜入夜的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好雨了解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季植物萌发成长的时侯。

伴随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季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一个人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姣媚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摘要

《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很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准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境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气质的咏雨诗。

随风潜入夜作品赏析

诗的首联赞美了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即将来临的焦急心绪。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听觉的角度上描写春雨,“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无声无息、不见踪影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大家对春雨的喜欢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征,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诗的颈联既描写了春夜的广漠幽黑,又从侧面烘托出了春雨的绵密。诗的尾联是诗人想象的画面,诗人想象第二天会是一幅万紫千红的画面。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欢之情,通过对“好雨”的赞美,表现了我们的高尚品格。

 
标签: 知识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