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填报高考考试志愿中,很多考生和父母所谓的“热点”专业事实上是一个误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专业的真的内涵他们并不了解。多年来,国家通过建设重点学科、打造基础学科基地、设立特点专业建设点和拔尖革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手段,为年轻人学子成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为广大考生选择专业提供了要紧参照和指南。
郭小川
1 国家重点学科
现在,国内高校共有286个一级学科,677个二级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学科。
作为国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依据进步策略与重大需要,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革新人才、拓展科学研究的要紧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当时提出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需要是逐步做到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硕士、学士。
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从1986开始,到现在,国内共组织了3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677个二级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学科。
20多年来,重点学科建设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用途,加大和进步了优势学科和特点学科,扶持和进步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夯实了学科基础,从整体上提高了高校的水平,并为在全国形成布局适当的重点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内高等学校要紧的具备骨干和示范用途的教学、科研基地。
那样,对于广大考生来讲,怎么样依据重点学科来考查专业呢?
根据国内现行的学科体系,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级。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从上文提到的重点学科评选好了解到,重点学科主要包含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如某高校的某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则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均为重点学科。
从考查专业的角度来讲,如某高校某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则该学科所涵盖的本科招生专业介绍因其所属一级学科强有力的支撑,其专业优势也毋庸置疑。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级学科媒体传播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且在媒体传播学学科排名中位居第一,其涵盖的本科招生专业介绍新闻学、传播学等,也具备顶尖的实力。
如某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则该二级学科所对应的本科招生专业介绍也具备重点学科的实力。如西南财经大学的二级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对应的本科专业金融学,也具备相当的优势。该专业是西南财经大学建设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品牌专业,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极具特点、卓有效果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二级学科并不是等同于专业。如山西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科技哲学为二级学科,但并不是该校的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2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先后打造了11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1个“国家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要紧标志之一。为了加大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国家根据“选优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从本科教育阶段开始,重点建设一批“少而精、高层次”代表国家水平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从1991年起至2009年,国家先后分多批打造了11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方科学、海洋学、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中医基础等学科和专业布设了一批专业点;1994年又打造了51个“国家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布设的专业点主要集中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文科基础学科。
从基础学科的策略地位来讲,文科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出色文化传统,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素质,起着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而高等理科教育不只担负着培养、输送基础性研究和教学人才的重任,还要为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农、医等应用科技研究与开发,乃至哲学和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培养、输送更多的理科人才。高等理科教育还是其他各科高等教育的要紧基础,对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文明程度担负着要紧的使命。因此,高等理科教育是国家科学、教育进步水平的要紧标志。
1998年和2002年,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也先后打造。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是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之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所布设的专业点,覆盖了国内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医药院校等各科类院校。
分布在不同高校、代表国家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及专业点,为考生提供了在填报志愿时考查专业实力的依据之一。同时也为考生从更高层面上考虑国家需要与自己进步开辟了渠道。
3 特点专业建设点
截至2011年,教育部共公布了7批、3578个特点专业建设点。
特点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水平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点,获得社会认可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点专业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点为核心,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特点。
特点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从2007年开始启动,截至2011年,教育部共公布了7批、3578个特点专业建设点。
特点专业建设点是国家为大力加大本科专业建设,根据优势突出、特点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切需要的原则,对有关专业进行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而使用的一项举措,旨在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要的紧密联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对多元化、多种类和紧缺人才的需要。
纵观高校特点专业建设点,或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在国内相同范围优势明显,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特点鲜明,如北京大学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山西大学的物理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学、川北医学院的医学影像学、西安工程大学的纺织工程、兰州大学的大方科学等;或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要,关照紧缺专门人才和优先进步行业,如清华大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智能化、天津农学院的农学、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上国外国语大学的非通用语种群、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中国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山东大学的软件工程、武汉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湘潭大学的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中南大学的安全工程、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等;或是策略性新兴产业范围,如“节能环保”范围的北京化工大学的能源化学工程,“新能源”范围的东北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新材料”范围的东华大学的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范围的重庆大学的汽车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范围的电子科技大学的传感网技术、“高档装备制造”范围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封装技术等专业。
分布在中央部委所属和地方高校的海量特点专业建设点,对于广大考生来讲,无疑是志愿填报的要紧参照和选择指南。对于盲目追求所谓热点专业的考生来讲,可以换换思路,可能你会发现,特点专业建设点才是值得追捧的“热点”。
4 基础学科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一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探索打造拔尖革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革新人才崭露头角,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一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该计划第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范围,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行。
该计划的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年轻人英才培养基地,打造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棒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革新人才培养的好环境,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有关基础学科范围的领头羊,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强调个性化培养,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拟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规范,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练习,培养科研兴趣,树立远大志向。
国家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一流师资,提供先进的学习条件,为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在革新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如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学生革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和讲课老师,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通去世界级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打造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环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革新愿望;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查等方法,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海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借助海外的条件拓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融入学科范围国际一流科学家群体当中去。
各参与高校结合本校的实质状况,采取自主选拔录取、新生进校后二次选拔等渠道,遴选感兴趣、有进步潜力的学生。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自由选择专业机制,将最棒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同时积极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培养策略进行整体设计。不少学校提出设立拔尖计划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国际影响的学者担任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各高校还在学生参与科研练习、加大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手段。
2010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写入《国家里长期教育改革和进步规划纲要》,并被列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作为国家策略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有抱负的出色学子搭建了成才的舞台。
5 卓越工程师计划
现在,教育部已批准194所高校的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试点班加入卓越计划。
《国家里长期教育改革和进步规划纲要》在提出推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同时,还提出了推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推行。截至现在,教育部已批准194所高校的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试点班加入卓越计划。已经启动或将要启动的还有“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卓越媒体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策略也在研究制定中。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具备十分要紧的示范和引导用途。
国家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已经推行“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采取通过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在校生自荐、专家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学生。
《国家里长期人才进步规划纲要》指出:“人才是国内经济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系列计划的推行,为年轻人学子的考试报名提供了专门通道,为培养造就每个范围的出色后备人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